【托福培训】听写结合,朗阁教师谈笔记法(下)

2012-07-26 08:00:00 来源:网络 作者:PMC_ivy
上一节,朗阁教师讲解了笔记在托福听力中的重要性,那么烤鸭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?
        上一节,朗阁教师讲解了笔记在托福听力中的重要性,那么烤鸭们应该如何记笔记呢?

 

      首先,听力笔记不是dictation在听力理解过程中,讲话人或录音不会因为你要记录而放慢语速和节奏,因此无需也不可能采用听写的方法,整句或整段地记录听力信息。记过多的笔记反而会影响对听力内容的整体理解;其次,听力笔记也不同于shorthandshorthand的记录符号一般都是按照单词的发音规则来写的。速记员在解读速记符号时仍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才能理解所记的内容,因此存在着解读慢的特点。

 

      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的认为,听力理解笔记应该采用个性化的方式记录讲话人的内容,为听者*简单、明了的提示,便于即席听力理解的顺利进行。因此听力笔记没有定制,记录方法因人而异。但可参考口译笔记的做法,如,笔记的主要内容是概念、命题、名称、数字、组织机构和逻辑关系(如大小、先后、正反、上下、升降、因果关系等);笔记的单位以表达一群的词语和符号为主;记录字数少,行数多;使用中英文混合语言和符号;用自己*熟悉的文字、简略语、缩略语和符号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经验性做法,和大家分享:

 

 

      一、符号记录


      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建议考生可运用一些简明、扼要、易记的符号来代替听力内容中的信息,这样可以加快记录速度并扩大记忆或笔录的信息量。符号可以是现成系统符号的借用,也可以自己不断总结创造。如:
表示向上、*、增加(如“↑ 5%”表示以5%的速度增长);表示向下、下降、减少;表示后退;表示向前、前往(如“5ys ←”表示5 年前);>表示大于关系;<表示小于关系;表示因为;表示所以;表示里;表示外;文字下的着重符号“·”表示强调;表示附加信息;表示并列或者平行等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二、简略记录


      如:用
a.m.代替morningp.m.代替afternoonad 代替advertisementuni代替universityprof代替professorsth代替something 等。没有缩略语的词,字母较少的话可以写出该词,如godogsit 等;字母较多的词,可只写该词的前几个字母,如用beau代替beautifulclar代替classroom 等。有时自己可以独创一些简略记法,如用M代替manmale;用W代替womanfemaleT代替teacherS代替student;用L代替language等。在听力理解时凡是遇到相关的概念,都坚持用自创的简写记录,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习惯了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三、图形记录


      一些图形可以形象地记录听力内容,如画一张嘴角向上的笑脸表示
happygladpleased;相反哭脸则表示sad;一个圆太阳表示sunnydaytime;一轮弯月表示eveningnight;一个圆圈里面画问号表示thinking;一个圆圈里面画感叹号表示surprised。大家平时可以多练习一些简笔画的画法,这样就能很快地记录下抽象、复杂和较长的信息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四、在整体记录结构上使用图式笔记法


      也就是说,把所听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层次和结构从上到下依次罗列,并用一定的标记(比如小原点、小横杠等项目符号编号)加以划分。这种竖式笔记方式区别于一般的行式记法,每个要点应占一行。这样的记录使所听内容条理清楚,便于回忆和整理。对于对话可以用双竖排并列式记录,从而使问答相互对应,一目了然。而故事、段落的记录要用竖列分段式,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笔记有条不紊。

 

      总之,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提醒考生们在做记录时应注意四个要点:,系统化,所记录下的内容应该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,不能只见树木,不见森林;第二,简单化,过分复杂的图形、符号也许会使理解更困难;第三,潦草化,如果书写过于讲究工整,就会减少记录的信息量;第四,熟悉化,用母语或自己熟悉的词和符号记录,以便做出*反应。

 

      其实,听力笔记的方法并无定式,因人而异。有经验的听者往往有一套自己熟悉的记录方法,初学者可以学习他们的经验,但不能照搬。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,多听多练,才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且切实可行的记录方法。熟练的笔记能力可以帮助听者加快对输入信息的辨析、解码、储存过程,使他们的听力水平产生质的飞跃。另外,许多学生在做笔记时,忽视了理解,只顾不停地动笔,结果既不记得讲话人说了什么,也看不懂自己的笔记记了些什么,这种现象在训练的初级阶段尤其明显,教师需特别注意、加以指导。


备考资料限时免费领取

立即领取

小朗老师微信

沪ICP备 17003234 -2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7649号 图书经营许可证:第A7651号 版权所有:上海朗阁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 LONGRE EDUCATION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